李宗仁归来

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的一声巨响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这声震撼世界的巨响,也使居住在美国的前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兴奋不已。他在美国《先驱论坛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劝告美国政府不要再沿着错误的政策走下去,应该仿效戴高乐的法国政府,迅速调整对华政策。


李宗仁这一政治上的变化,很快就引起周恩来的密切关注。1965年3月,李宗仁给住在香港的老秘书程思远写信,表示愿意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愿在美国碌碌无为地虚度残年。程思远立刻把李宗仁的愿望汇报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觉得时机已经经成熟,立即果断地做出决定:李宗仁先生多年的夙愿可以如愿以偿了!


1965年7月18日清晨,一架波音707客机迎着火红的旭日,进入祖国南部边境的苍山云海中。为隆重迎接李宗仁归国,周恩来与陈毅乘坐专机亲自前往李宗仁抵达祖国的第一站—上海虹桥机场迎接。

11时,李宗仁与夫人郭德洁,安全抵达上海虹桥机场。走出机舱的李宗仁,一眼便看到周恩来微笑着站在候机室门前,亲切和蔼地注视着他。他连忙快步上前,伸出双手紧紧抱住了周恩来。当晚,周恩来在上海文化俱乐部设宴招待了李宗仁夫妇。

入席前,陈毅对李宗仁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当时北伐军一共有八个军长。现在先生回来,我们就有四个军长在祖国大陆了。”这四个军长是北伐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和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7月20日上午,周恩来为在北京更隆重地迎接李宗仁回国,先行乘专机飞回北京,提前20分钟到达北京机场。上午11时,李宗仁一行乘坐专机,由上海飞抵北京。李宗仁走下飞机,迎面却看见了一尊毛泽东塑像。他先是一愣,但很快明白过来,这意味着毛泽东也在迎接他回国。他首先对着毛泽东的塑像鞠了一躬。

原来,摆放毛泽东塑像是周恩来的主意。周恩来认为,李宗仁回国是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对于曾经的中华民国代总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周恩来明确指示,欢迎仪式就在机场的毛泽东塑像下举行。可是机场跑道上是没有毛泽东塑像的。最后大家想办法,将机场上一尊闲置的毛泽东塑像抬到了欢迎现场,于是出现了前面所说的感人一幕。

当他来到“末代皇帝”溥仪面前时,周恩来特别向他做了介绍。溥仪很有礼貌地说:“欢迎你回到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李宗仁紧紧地握着溥仪的手,说:“我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真是难得的历史性镜头:“末代皇帝”同“末代总统”握了手。

7月27日中午,李宗仁与夫人在中南海见到了神效已久的毛泽东。他们刚刚坐定,毛泽东就以浓重的湖南乡音幽默地喊着李宗仁的号:“嚇!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作‘匪’,还叫祖国大陆作‘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毛泽东说:“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

李宗仁归国不久,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狂风恶浪,加上红卫兵小将们的造反行动,也给李宗仁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当时,日夜操劳的周恩来没有忘记像李宗仁这样的统一战线中的党外民主人士。为了保护他们,周恩来于1966年8月30日夜间草拟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里面包括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张治中等人,其中也包括李宗仁。

1968年9月30日,李宗仁应邀出席了庆祝国庆十九周年的人民大会堂国宴。他在宴会厅待了两个小时,回家以后,体力不支,次日又因病住院。关于此事,周恩来曾对程思远说:“当时发给李先生两张请柬,一是出席宴会,一是上天安门。我的意思是要他不参加国宴而上天安门城楼亮一下相,即回家休息。但这一决定没有能够贯彻下去,以致出事。”

后来,中共中央又请出中医国手为其诊治,但李宗仁的身体太差,已经虚不受补,成效甚微。在病危中,李宗仁对陪伴在病床边的第三任夫人胡友松(影星胡蝶的私生女,李宗仁第二任夫人郭德洁于1966年3月21日逝世)说:“我的日子不会再有多久了。我能够回来死在自己的国家里,这了却我一件最大的心愿。”

李宗仁在病榻弥留之际,口授了一封信给毛泽东和周恩来,表示感谢之意。1969年2月1日,周恩来亲自参加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李宗仁遗体告别仪式。

1965年7月20日,周恩来总理欢迎李宗仁回国
周总理和李宗仁握手
...
1965年7月27日,毛泽东会见李宗仁
...
1965年10月5日,宋庆龄会见李宗仁